8,避免轻量级的规划设计和繁重的施工
行业忽视规划设计,强调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a。先搭建建筑结构,再对数据中心进行规划,这给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b。机房建设和设备安装完成,改造开始的现象;
c。首先确定设备,然后确定计划。由于所购设备的功能不符合计划要求,或者现场不符合安装条件要求,因此必须在运行前更换设备。
d。施工结构难以满足数据中心场地布局的要求,使机房分区规划不合理;空调室外机不能安装或距离太远; 动力室和主机室之间的距离太远,增加了传输和管理难度,增加了成本,并降低了可靠性。
9,避免忽略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维修性设计
该系统分为三个施工点和七个维修点。任何设备都可能发生故障,快速维修已成为提高可用性的关键指标。
忽视可维护性和可维修性的现象表现为:
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后期不考虑维护渠道和维护空间。例如,设备离墙太近,电池靠墙放置,电缆布局不合理,电缆管或电线架堵住了上方较弱的电线槽,后来无法维修。维护工具难以使用等;
b。发生故障时,应急物资和备件不能快速移动,也没有维修操作空间来更换有故障的设备和组件,这会延迟故障排除的时间,甚至导致重大事故;
c。以后进行设备维护时,未考虑系统的冗余保证能力;
d。尽可能使用自动化,以较大程度地减少维护人员的手动操作,并减少由于手动操作引起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
10,避免缺乏可用性设计的科学依据
系统可用性是数据中心规划和设计的较重要指标,但是缺乏规划和设计的科学依据。主要表现为:
在规划和设计数据中心时,将计算每个系统的可靠性,但是目前,可靠性计算的基础以及设计机构和不同设计人员的数据源尚未统一,从而导致了设计同一数据中心的级别和可靠性有不同的定义和不同的结果。
b。出于可用性的考虑,在某些情况下,首先进行规划,设计和构建,然后在构建完成后反转设计级别,然后使用反转级别的标准向数据中心用户推荐。这是倒置设计,通常是由于设计中存在一些关键缺陷,尽管大多数设计都满足级别要求,但由于存在关键缺陷而降低了级别;
c。仅注意设备或链路(子系统)的可用性,而忽略整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对可用性的影响。
11,避免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行性设置高指标
在规划和设计的初始阶段,主观确定数据中心的功能指标,而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大规模,高可用性级别,高机架功率密度和低能耗指标PUE。
但是,具体的规划设计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划的原则和程序进行详细的论证。具体计划和实际措施与总体计划不符。结果是:
a。由于实际需求不明确,缺乏必要的可行性条件,反复进行设计和修改不仅浪费成本,而且大大延长了施工周期;
b。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计算机房无法充分利用。原因可能是由于意外的业务需求,或者是由于计算机室的条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重新优化后才能使用。
c。无法实现计划中设想的功能,例如系统可用性无法达到计划水平,冷却方案不支持计划的机架高功率密度,发电机不支持系统的连续运行条件,而过度的计划使系统能耗指标PUE高等待。
12,避免把注意力集中在设备和系统上
在行业中,特别是规划和设计人员中,普遍存在着以设备为中心而忽略系统,以零件为中心而忽视整体情况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首先确定设备的规格和型号,甚至确定制造商,然后根据设备选择或修改设计方案;
b。电源系统是根据较高可用级别2N冗余进行设计的,但设计结果是只有UPS系统具有2N功能,而整个电源系统只有一个路径故障点;
c。整个系统是根据较高级别的冗余和容错系统设计的,但空调和制冷设备由单条路径供电;
d。系统配备了交流备用能源柴油发电机,但该发电机没有自动启动功能,因为计划者缺乏对连续制冷也是系统连续运行的重要条件的了解。
13,注重整体设计
提高系统的整体设计能力以完成高质量的规划和设计任务非常重要。
在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由于未充分考虑分阶段和专业实施阶段的规划和设计以及不同专业人士之间的联系,交付的大量数据中心不满足业务和维护要求建筑。有些问题甚至需要重大问题。改造后才能完成投资;
b。不同的设计师仅关注其负责的内容,而没有全面考虑其他专业是否完美连接,以及与其他专业设计是否存在矛盾和冲突;
c。计划者和设计者对未来的业务发展缺乏准确的了解,对以后的容量管理和容量扩展没有足够的考虑;
d。规划设计人员对周围的资源环境和物理环境不熟悉,所设计的方案实施可行性可能较差,或给后续的运维工作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